对外经贸大学初试400高分考研备考经验

贸大20号出分后,母上大人谢天谢地:终于从我天天嚷着准备二战的碎碎念中解脱,而我在正式开啃翻译理论之前,准备分享经验,先攒一波人品。

考研前的准备,大概在正式考研前,所有研友都要择校,而择校中最简单粗暴的一招就是——和考上的学长学姐比一下考研前的情况,比如四六级成绩等。我这里也俗套的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概况:双非师范一本,英语教育,六级裸考596,专四良好,二级笔译。看似不错的背景背后,其实只是一颗焦虑的心。为了上MTI,我从大二开始就准备CATTI笔译,用报名费逼自己学习,毕竟我非常抠门,舍不得浪费钱。和学长学姐聊起觉得的自己背景很好,但只有我自己第一次做18年真题的时候,才发现自己离贸大差得远着呢!这里提醒大家,择校最重要的还是看自己的需求(北上广?985?等等),再结合目标院校真题的风格难度和自身水平即可。难度高的话,尽最大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;难度低的话,稳扎稳打。其他的参考因素价值都不大。这里有一点考研鸡汤:在你决定考研之后,抛弃过往,坚信自我努力的力量。学长学姐的经验可供参考,但并非绝对真经。那我自身经验来说,往年学长学姐极力推荐林青松作为百科的必备书目,于是我在看完第三遍之后,和真题对比发现——的确是必备书目,15年改革前的必备书目,现在几乎不考了,就算是考到了也很难说就是这本书里的,网上的经验贴复制黏贴很容易,很早以前的考研经验究竟实不实用需要有自己的鉴别能力,当然越新的经验相对较好(我做真题发现,贸大一开始题目很简单,后来难度才慢慢提升的)。

1.jpg

如何参考学长学姐经验?抛弃经验中的鸡汤、自我感动、时间作息(请记住,每个人都不一样!效率效果最重要)等等。等你考研成功了,再感动也不迟的。最重要的是列参考书目!在确定自己的重点之后,列计划,每天需要完成的内容和量写清楚!越早开始越好。墨菲定理告诉我们——你完成一件事情的时间永远比你计划的要多,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复习,没有害处。毕竟考研是选拔性考试,大家应该心知肚明:考到目标院校,在未知分数线的情况下,大家最重要的争取高分,而不是历年复试线。如何争取高分?究其根本,只能靠你自己!书上的知识,你不看,进不了脑子;名师的课,你没听懂,和看段子没区别,利用好“直系”辅导机构的资源(比如贸大MTI,可以去找MTI复试调剂的鹏哥或者惠园),联系直系学长学姐或者老师,不是为了聊天,而是请教问题。

2.jpg

考研中的教训,其实我的考研战线非常长:从大二下入坑翻译,百分之百决定考MTI→大三暑假定贸大→大三上开始在备考二笔的同时练习翻译,期间泛读参考书目N遍→大三下去台湾交换,为了上翻译课~→大四上,签协议延迟教育实习,专心备考。当然,这点不是教训,因为翻硕学科具有特殊性,无论是基英、翻译基础,还是百科,三门都是需要不断积累并内化的,特别是翻译基础,需要大量的输入后才能在某一刻顿悟!在我漫长的“三年”备考中,前期很轻松,主要是看泛读各类翻译相关的书籍和课外书,没有带着负担和压力去看,不断学习来丰富知识体系和锻炼翻译技巧;后期,大四上,就是不断和自己的负面情绪作斗争之中顺带备考,一边嫌弃自己,一边努力,天天都是在自我质疑和畏惧之中度过,和朋友开玩笑的时候都说“我一战试水,二战上岸”只为减轻心理压力,不过骗不了自己就是了,特想要一战上岸!早死早超生的好嘛。在真正备考翻硕的的这半年,教训可谓一大筐,提名最令我痛彻心扉的行为——出成绩后,我无时无刻不在后悔,如果当初不三心二意,不随意挪窝,不乱囤资料,分数会不会高一点儿?

如何避免悔不当初,痛彻心扉?(1)不要过于三心二意,先批评我自己再撒鸡汤。本来我计划这半年,只干考研,其他啥也不干,但是我高估了自己。第一,我爱钱。母上拿人民币诱惑我,考教师资格证(家里长辈认为女孩子当英语教师最好,不然也不会逼我读师范了),我这种视金钱为,“挚爱”的人,就屈服了。9月报名,11月考试,中间两个月,原计划每天考研的任务完成后看一个小时教资,可是我高估了自己——你实际完成一件事的时间永远比你计划的要多——等我翻开教资,已经困得不行,屈服自己的本能,于是教资复习一直拖延,拖延到不能再拖了,舍不得报名费和奖金的贪财本性让我选择放弃政治和百科,每天只练一篇翻译,集中一周抱佛脚~ 第二, 我爱钱。期间,X公司(外贸)准备入我,可以说工资不低,待遇不错,11月底的时候犹豫了快一个星期,咬着牙拒绝了,其实,我觉得考研期间出现三心二意很正常。毕竟大家都抱着上岸的心却心知肚明结果的未知(考研偶然因素很多,努力可能换不来如愿以偿,但不努力的话,绝对不会得偿所愿)。周围的长辈可能不理解考研人的孤注一掷,同学朋友都找到的不错的工作后是羡慕嫉妒夹杂着迷茫恐惧,只有成堆的书和草稿纸提醒自己离12月21日还有X天,然后一切就结束了。三心二意是人的本能——回避痛苦。341万人有70万张笑脸,就会有270万次苦笑,谁又能保证是自己笑到最后,于是在幻想最坏的结局的那一刻,选择了三心二意——至少还有plan B。三心二意,很正常。只是,请别忽视,它有着不小的杀伤力。我把百科放在最后学习,因为没有方向备考所以选择难得分,而应用文和大作文准备起来不费时间,9月到11月我因为三心二意复习效率很低,很少复习百科,可以说几乎不看了,应用文只是最后考前两周突击的,而这份侥幸背后,是我的百科拖了总分的后腿,我真的是肠子都悔黑了。牺牲学习时间的明面上的,更多的是随后的焦虑感爆棚。我们都是拿学习时间来衡量自己的学习,还记得高中偷偷在熄灯后打着手电筒背历史,不见得能考过第一的学神,但是如果不多加这点时间,心里难安。焦虑是情绪中的terrorist,它摧毁起人的信心来毫不手软,而考研真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候,支撑自己的不就是那点必定上岸的信心吗?如果可以,少给自己三心二意的机会。(2)不要随意挪窝,大四考研期间,我挪了四次窝。一开始因为没抢到考研教室,在图书馆的阅览室,每天背着一大书包的参考书(怕丢+喜欢纸质书)回顾着儿时背书包上学的感觉,每天腰酸背痛的感觉好不酸爽;后来,抢到考研教室的名额了,可小小的教室里,人太多,我是个只喜欢单独学习的人,总让我有种窒息的感觉,甚至老觉得不认识的同桌在看我,心慌慌~效率太差,每天的任务都完不成,熬夜第二天又起不来,恶性循环了小半个月;再后来,实在效率太差了,就回宿舍学习,一开始效率挺高,后来备考教资的时候崩溃一次了,偷偷跑回家复习,发现自己的窝(下图)才是效率产生的源泉!但是,网上考研贴把在家里复习批评的一无是处,我对在家考研的印象也是这样,于是乎又滚回学校,效率差了心里讨厌自己,又回家的怀抱,等后来想通了,干脆请假赖在家里复习了,效率高最重要!可惜,明白的太迟,浪费了不少时间。确定好自己效率最高的地方就成,忽视不适合自己的外在观点~学习地点不能决定你是否考上研,人最关键!(3)不要乱囤资料,资料适量就成,看不完反而成为压力之源-_-||像我这种爱买书的人,买书永远赶不上看书的速度,只能看着自己日益扁平的支付宝和装不下的书柜,泪流满面。考研的时候,尽量去鉴别资料的好坏,有计划去学习。重要的专业参考书,亲自去看,整理重点,反复多次。次重要的书籍,可以利用网上的整理版,但是建议吃原汁原味的。政治的话~靠小白就成!请记住,资料如果你不用,就是垃圾,没必要留着;只要你认为重要的资料,哪怕哭也得看下去,别留着发霉;只要考研,啥资料都是重要的!多看一本好书,干掉一帮人,就问你你看不看?